menu
媒体报道 当前位置:首页 > 媒体报道

口吃

发布时间:2022-10-27 11:31:17

  • 口吃,又叫发音困难,是一种由于发音器官(舌头、喉肌等)的功能性障碍所引起的口吃。当发音器官(舌头、喉肌等)不能正常工作或出现口吃症状时。口吃可分为真性口吃和假性口吃两种,真性口吃是指发音器官无器质性病变而只有轻微的音质改变为真性口吃(发音器官异常);假性口吃是指发音器官无器质性病变而仅有轻微声带异常而发生口吃症状。口吃在临床上以构音障碍(包括发音不准或音调不准)为主:包括结巴、口吃、喉结、喉肌麻痹、唇肌痉挛、口吃粘膜水肿等。

    • 1.一般调养:

      注意说话的时机,对于真性口吃患者,说话应尽量减少中断时间,尤其是在说话较多时,有时为了避免停顿,说话前可先进行模仿,动作后再进行练习调养前应先复习患者口吃发作时应注意的问题和注意事项;应先了解患者发病前的基本情况和口吃症状,再采取针对性的训练方案。

    • 2.辅助疗法:

      (1)心理暗示疗法:指通过患者的内心感受、思想情绪反应、语言表达等,将患者内心所想以语言形式表达出来,使患者产生良好的心理暗示,促使患者改变心理行为障碍以摆脱疾病困扰。心理暗示法可分为言语暗示和肢体表露。口语暗示法主要用于紧张状态或焦虑状态下。言语暗示法常用有口吃语调疗法、结巴语调疗法等。肢体表露法也很多,如发音训练,语言表达训练,多语种训练等。

    • 3.矫正训练:

      (1)发音训练:发音是一项细致的工程,在这项工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发音训练除了能帮助口吃患者获得正确、清楚、响亮的发音外,还能提高患者正确表达的能力。在这里我们重点强调的是发音训练,其目的在于帮助患者矫正言语上的问题,纠正口吃患者在说话时不正确地发音。首先,我们对发音训练使患者在学习说话时具有清晰的语句表达能力;其次,培养患者良好的语感,纠正其口吃行为;再次,让患者掌握正确的发音技巧,并使其形成良好的发音习惯。在此训练中,教师应注意说话时尽量避免使用过于急促和强烈的口吻。

    • 4.心理调养:

      调养后还应注意自我心理调整。调养时应注意语言表达、表情、动作等对口吃病症的影响。心理调养主要在于鼓励患者把语言表达出来。

    • 5.中医调养:

      中医对口吃的诊断主要是根据舌象的性质,舌苔的厚薄来判断。舌象性质属于表证,是通过舌苔从表到里形成一种感受现象,口吃患者常常表现为口吃舌象,以舌质白苔为主(如舌质滑腻或舌质淡白为真性口吃);舌苔白厚为湿热蕴结结论点,口吃患者常常表现为舌苔白厚或粘腻;舌苔白厚为阴虚型口吃患者往往表现为舌苔薄腻;舌苔薄白为血瘀型口吃患者往往表现为舌体小结块(如舌体厚、舌质淡);舌体短而多呈暗红色,且舌体上有明显齿痕(如舌质厚者则为气滞血瘀型口吃);舌体胖而多呈瘀血瘀阻型口吃人群舌体大而红或红少舌(如舌质灰者则为血虚凝滞型口吃人群舌质红多舌苔少);舌形扁平为阴虚型口吃人群舌象扁平且齿痕明显(如舌体肥大):口吃患者经常表现为舌质厚或舌体薄。在中医理论中,口吃属于气滞血瘀型口吃症。气滞血瘀是诱发口吃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主要表现为口苦无快感和说话困难。患者经常因紧张焦虑而产生较多的语言表达习惯和情绪波动,容易出现口臭或发怒后口吃现象(如烦躁易怒或暴躁焦虑等);部分患者也有轻度口吃伴发发音困难现象及社交活动能力下降的情况发生。

 

期期艾艾口吃矫正-钱厚心口吃矫正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8 www.qhxkcj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8007980号-1